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大青溝橫臥在哲里木盟南部的原野之上,與長約250多公里的科爾沁沙帶相接壤。大青溝深谷由東、西雙溝組成,各長達10余公里。雙溝交叉呈人字形,溝深100余米,寬約200-300米,一直伸入遼寧省的彭武縣境內。大青溝與溝外的沙化現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溝內的小河涓涓淌過,清冽澄明,入口甘甜芳美。溝內的景致更是朦朧中夾雜清麗,好似夢幻世界一般。
大青溝不僅景色宜人,還是植物繁茂、動物樂于棲息的動植物王國。就植物而言,這里共有木本、草本植物多達500余種。珍貴的水曲柳、黃菠蘿、紫椴、白皮柳、黃榆以及稀有的藥用植物金花銀冬、北五味子、東北天南星、桃葉衛等分布林間。野生動物中,黃羊、狐貍、花鼠、水獺等出沒于溝間溪畔,無論飛禽走獸,均是理想的棲身天堂。雖處沙漠之邊,自然綠意濃濃,佳景多多,真可謂是“沙漠中的江南”。
在本屬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地區,在干旱少雨、土質疏松的北方沙漠地帶,何以出現這樣大的溝壑?溝內又何以天然生長著如此眾多的“非本地”樹種?是先有溝后有樹,還是先有樹后有溝?這些千古之謎不知引得多少專家學者競相前來考察、論證,但結果依舊莫衷一是,難以定論。為解開這些謎團,保護區自己的林業工程師潘樹文先生也進行了長期的考察和潛心研究。他在2001年7月發表的《大青溝的成因及植物區系地理成分的來源探討》一文,以翔實的論據和嚴謹的推理論證,闡述了他先有樹后有溝,而溝又是由于地震造成地殼斷裂。
大青溝交通:304國道途徑,新民市,彭武,內蒙甘旗卡鎮,在西行余公里,便可到達內蒙古大青溝風景區。
國家AA級旅游區
這里風光秀麗、資源豐富、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就在這快風水寶地上,有保存完好的阿古拉原始草原;有浩瀚的吉力吐大沙漠;有千古之謎的雙合爾山;有百旱不干、地下百泉相通的白音查干淖爾(湖);有萬鳥云集、適合鳥類休養生息的萬畝濕地。是人們欣賞草原、沙漠探險、游山玩水、了解歷史、解讀地貌、旅游度假、回歸自然的好去處。每逢集會這才是阿古拉最熱鬧的時候,從四面八方趕來的農牧民都來參加“那達慕”,舉行騎馬、射箭、摔跤和民歌等活動,大家都要爬上雙合爾山,登高遠眺,觀賞白塔,帶著美好的祝愿,獻上潔白的哈達。是國家AA級旅游區。
阿古拉草原還是全國著名的蒙古族敘事民歌之鄉。民間也曾流傳著大量真實可歌可泣的達那巴拉、金香、扎那、巴力吉尼瑪等傳奇故事。草原深處世代家居的阿古拉人民能歌善舞,長期保留著蒙古民族傳統的生產、生活習慣,民俗風情濃郁,文化特色鮮明。阿古拉草原旅游區資源得天獨厚,在東北區獨樹一幟。
保存完好的萬畝原始濕地,風光無限。協日勒萬畝封山喬灌叢林,春花秋實,翰海滴翠,位于雙合爾山下的白音查干淖爾湖,已成為北方獨具特色的候鳥樂園。是集湖泊、草地、大山、沙漠于一體的具有濃郁蒙古族風情的風景旅游區。
1、雙合爾山白塔
2、白音查干淖爾水上娛樂活動區
3、沙漠探險區
4、民俗風情度假區
民俗風情
8.18賽馬節
這是一個蒙古人的民族家園,整體設計突出民族特色,鳥瞰全景區呈雄鷹展翅型。中間五個殿堂式迎賓包坐落在用漢白玉制成的1.2米高平臺上。它氣勢磅礴、造型典雅、富麗堂皇,象征著成吉思汗和他的四大汗國,表現出濃厚的民族英雄氣概。它周圍的18座高級固定包,14座傳統氈包組成一系列蒙古包群,可同時接待200多人住宿和500多人用餐。這也是一個游客的民族樂園,這里有熱情洋溢的馬隊迎賓、精彩熱烈的賽馬表演、神秘莊重的祭敖包儀式、民族同樂的篝火晚會,還有搏克表演、牧戶做客、射箭、射弩、打布魯、民俗表演、騎駱駝、騎馬漫游等。在您盡情游樂的同時還可以品嘗到具有科爾沁特色的“手扒羊肉”、奶茶和各種蒙古族風味的食品。
科爾沁文化是我國蒙古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和集中體現,同時在近代的發展中融合了滿族文化,滿蒙通婚等制度使其在保留傳統蒙古文化的同時又披上了一層神秘而高貴的色彩。珠日河草原旅游位于科爾沁草原的腹地,科爾沁左翼中旗境內,在清代國母孝莊文皇后及民族英雄嘎達梅林的誕生地。在珠日河草原您能深切地感受到的是科爾沁文化的博大、典雅和高貴。
蒙古民族是馬背上的民族??茽柷唏R是馬中的極品,它的雄姿是草原上一道亮麗的風景。在珠日河草原有一個具有國際標準的賽馬場,一年一度的“8.18賽馬節”就在這里舉行。
化展,吐爾基山古墓圖片展等吸引著中外游客。
僧格林沁(1811—1865),成吉思汗的胞弟哈撒爾的第26代孫,嘉慶帝的嗣外孫(嘉慶帝第三女莊敬和碩公主嫁給蒙古郡王索特納木多布濟,公主前卒,后來索特納木多布濟死后無子,以從子僧格林沁為嗣)。清末著名將領。蒙古族,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左翼后旗(今內蒙古科爾沁左翼后旗)人。清朝嘉慶十六年(1811年)六月五日出生在哈日額日格蘇木百興圖嘎查普通臺吉家庭。
幼年,僧格林沁因家境貧寒,曾隨父親布和德力格爾為富人放牧。12歲時被送到昌圖老城文昌宮讀書。
道光五年(1825年),僧格林沁被選定為索特納木多布濟郡王嗣子,承襲科爾沁左翼后旗扎薩克郡王。同年十二月,奉命御前行走,賞戴三眼花翎。道光六年(1826年),賞用朱韁。道光九年(1829年),賞穿黃馬褂。同年二月,命管上虞備用處事。九月,命管火器營事。道光十四年(1834年),授御前大臣、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九月,為后扈大臣。道光十五年(1835年)正月,署鑲紅旗蒙古都統。二月,充諳達(督領侍)管虎槍營事。七月,命總理行營。十二月,為閱兵大臣。道光十六年(1836年),授鑲白旗滿洲都統。道光十七年(1837年),賞用黃韁。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九月,為正黃旗滿洲都統。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充右翼監督,署正藍旗滿洲都統。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二月,為鑲黃旗領侍衛內大臣。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五月,為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道光三十年(1850年),為鑲黃旗蒙古都統。九月,命往縣剿匪,授左翼監督。十二月,道光皇帝嘉獎僧格林沁清除匪患之功,賞四團正龍補服并準予穿用。道光皇帝駕崩時,僧格林沁為顧命大臣之一。
咸豐元年(1851年),僧格林沁任御前大臣,署鑾儀衛事。曾請旨出兵鎮壓科爾沁左翼后旗佃農抗租斗爭。咸豐二年(1852年),上 書逮捕佃農抗租領頭人吳寶泰等下獄。主持道光帝梓宮遷葬,恭謹從事,賞加三級。咸豐三年(1853年)五月,受命督辦京城巡防,任參贊大臣。此時,太平天國已定都天京,并派兵北伐。僧格林沁受命統領健銳營、外火器營、兩翼前鋒營、八旗護軍營、巡撲五營及察哈爾各官兵,并哲里木、卓索圖、昭烏達蒙古諸王勁旅出京。九月,設防紫荊關。十月,在天津南王慶坨與北伐軍開戰。北伐軍損失慘重,退到連鎮一帶。咸豐帝賜僧格林沁“博多羅巴圖魯”稱號。咸豐四年(1854年),又在連鎮大敗北伐軍,擒殺太平天國北伐軍主將林鳳祥、李開芳,咸豐五年(1855年)正月,咸豐帝加封僧格林沁為博多勒噶臺親王,賞朝珠一盤、四團龍補褂一件。四月,詔世襲罔替,俸銀加倍。咸豐七年(1857年)五月,命僧格林沁署鑲紅旗漢軍都統。
咸豐八年(1858年),直隸總督譚廷祥及托明阿防守天津大沽??趹饠?,清廷主和派與英國代表簽署《天津條約》。僧格林沁得知后,向咸豐帝奏請,堅決要求撤回談判代表,主張調用全國之兵員,傾全國之糧食,整頓軍隊,把外國侵略者趕出去。但因主和派占上風,他的意見未被采納。咸豐九年(1859年),咸豐帝命僧格林沁至天津督辦大沽口和京東防務。僧格林沁吸取第一次大沽口戰役失敗的教訓,積極籌建大沽??诤碗p港的防御工事,整肅軍隊,做好反侵略的各項準備。英法新任駐華公使普魯士、布爾布隆率領所謂換約艦隊從上海沿水路北上。艦隊由一艘巡洋艦和13只炮艇組成,行至天津大沽口時,藐視中國軍隊的設防,不聽中國軍隊的勸阻和警告,明目張膽地闖入大沽口,激起了中國官兵的極大憤慨。僧格林沁下達堅決反擊入侵者的戰斗命令,督軍力戰,擊毀英軍戰艦3艘,使英軍死傷464人,英海軍司令賀布受重傷。相持數日,敵艦撤走。這次大沽口保衛戰,是自1840年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入侵以來中國軍隊抵抗外國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清廷對僧格林沁和有功將士大加獎賞。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也對此事給予充分關注與肯定。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天津,僧格林沁兵敗退駐通州。咸豐帝下令拔去僧格林沁三眼花翎,削去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鑲藍旗滿洲都統職。繼而再戰,又敗于張家港、八里橋,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圓明園被毀。主和派大臣埋怨僧格林沁觸怒了洋人。咸豐帝革去僧格林沁郡王爵仍留欽差大臣職。
咸豐十年(1860年)九月,直隸、山東及河間府一帶捻軍四起。清廷恢復僧格林沁郡王爵,命其率一萬余清軍赴山東與捻軍作戰。咸豐十一年(1861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根據僧格林沁的奏請,其哲里木盟長職由達爾罕親王索特那木彭蘇克補授。同治元年(1862年),賞還博多勒噶臺親王爵,不久詔世襲罔替。朝廷授權僧格林沁節制調遣直、魯、豫、鄂、皖五省兵馬。僧格林沁率蒙古騎兵和五省提供的兵力多次打敗捻軍,在鄂東霍山黑石流收降捻軍十幾萬人,并打散十幾萬人,清軍也損失慘重。同治四年(1865年),捻軍整編,增強戰斗力,重創清兵。同年四月,僧格林沁率萬余清兵追擊捻軍賴文光、張崇禹部,在山東曹州菏澤縣高樓寨附近的吳家店陷入捻軍伏擊包圍圈,其所部騎兵全軍覆沒。四月二十四日,僧格林沁被斬首。
僧格林沁死后,謚曰“忠”,配饗太廟,并繪像紫光閣,其子伯彥訥謨祜襲親王爵,并賞“博多勒噶臺”王號。光緒年間,清廷在今地安門東大街路北為僧格林沁立專祠,名“顯忠祠”,春秋致祭。
版權所有:科左后旗滿達生態旅行社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8-2022,www.kolbachkliniek.com,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網安備 15050202000104號 蒙ICP備202100093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