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倫旗塔敏查干沙漠旅游
僧格林沁博物館一日游
行程安排

       僧格林沁博物館位于科左后旗政府所在地甘旗卡鎮東北4公里處,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整個院落均為仿古建筑群,前廊后梢,飛檐翹壁、雕梁畫棟、金壁輝煌。其中有僧格林沁遺物展,科左后旗歷史文物展,科左后旗民俗文化展,吐爾基山古墓圖片展等吸引著中外游客。僧格林沁博物館位于科左后旗政府所在地甘旗卡鎮東北4公里處,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整個院落均為仿古建筑群,前廊后梢,飛檐翹壁、雕梁畫棟、金壁輝煌。其中有僧格林沁遺物展,科左后旗歷史文物展,科左后旗民俗文化展,吐爾基山古墓圖片展等吸引著中外游客。

僧格林沁【簡介】

      僧格林沁(1811—1865),成吉思汗的胞弟哈撒爾的第26代孫,嘉慶帝的嗣外孫(嘉慶帝第三女莊敬和碩公主嫁給蒙古郡王索特納木多布濟,公主前卒,后來索特納木多布濟死后無子,以從子僧格林沁為嗣)。清末著名將領。蒙古族,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左翼后旗(今內蒙古科爾沁左翼后旗)人。清朝嘉慶十六年(1811)六月五日出生在哈日額日格蘇木百興圖嘎查普通臺吉家庭。
   
幼年,僧格林沁因家境貧寒,曾隨父親布和德力格爾為富人放牧。12歲時被送到昌圖老城文昌宮讀書。
  
道光五年(1825),僧格林沁被選定為索特納木多布濟郡王嗣子,承襲科爾沁左翼后旗扎薩克郡王。同年十二月,奉命御前行走,賞戴三眼花翎。道光六年(1826),賞用朱韁。道光九年(1829),賞穿黃馬褂。同年二月,命管上虞備用處事。九月,命管火器營事。道光十四年(1834),授御前大臣、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九月,為后扈大臣。道光十五年(1835)正月,署鑲紅旗蒙古都統。二月,充諳達(督領侍)管虎槍營事。七月,命總理行營。十二月,為閱兵大臣。道光十六年(1836),授鑲白旗滿洲都統。道光十七年(1837),賞用黃韁。道光二十一年(1841)九月,為正黃旗滿洲都統。道光二十四年(1844),充右翼監督,署正藍旗滿洲都統。道光二十五年(1845)二月,為鑲黃旗領侍衛內大臣。道光二十六年(1846)五月,為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道光三十年(1850),為鑲黃旗蒙古都統。九月,命往縣剿匪,授左翼監督。十二月,道光皇帝嘉獎僧格林沁清除匪患之功,賞四團正龍補服并準予穿用。道光皇帝駕崩時,僧格林沁為顧命大臣之一。
   
咸豐元年(1851),僧格林沁任御前大臣,署鑾儀衛事。曾請旨出兵鎮壓科爾沁左翼后旗佃農抗租斗爭。咸豐二年(1852),上書逮捕佃農抗租領頭人吳寶泰等下獄。主持道光帝梓宮遷葬,恭謹從事,賞加三級。咸豐三年(1853)五月,受命督辦京城巡防,任參贊大臣。此時,太平天國已定都天京,并派兵北伐。僧格林沁受命統領健銳營、外火器營、兩翼前鋒營、八旗護軍營、巡撲五營及察哈爾各官兵,并哲里木、卓索圖、昭烏達蒙古諸王勁旅出京。九月,設防紫荊關。十月,在天津南王慶坨與北伐軍開戰。北伐軍損失慘重,退到連鎮一帶。咸豐帝賜僧格林沁博多羅巴圖魯稱號。咸豐四年(1854),又在連鎮大敗北伐軍,擒殺太平天國北伐軍主將林鳳祥、李開芳,咸豐五年(1855)正月,咸豐帝加封僧格林沁為博多勒噶臺親王,賞朝珠一盤、四團龍補褂一件。四月,詔世襲罔替,俸銀加倍。咸豐七年(1857)五月,命僧格林沁署鑲紅旗漢軍都統。
   
咸豐八年(1858),直隸總督譚廷祥及托明阿防守天津大沽??趹饠?,清廷主和派與英國代表簽署《天津條約》。僧格林沁得知后,向咸豐帝奏請,堅決要求撤回談判代表,主張調用全國之兵員,傾全國之糧食,整頓軍隊,把外國侵略者趕出去。但因主和派占上風,他的意見未被采納。咸豐九年(1859),咸豐帝命僧格林沁至天津督辦大沽口和京東防務。僧格林沁吸取第一次大沽口戰役失敗的教訓,積極籌建大沽??诤碗p港的防御工事,整肅軍隊,做好反侵略的各項準備。英法新任駐華公使普魯士、布爾布隆率領所謂換約艦隊從上海沿水路北上。艦隊由一艘巡洋艦和13只炮艇組成,行至天津大沽口時,藐視中國軍隊的設防,不聽中國軍隊的勸阻和警告,明目張膽地闖入大沽口,激起了中國官兵的極大憤慨。僧格林沁下達堅決反擊入侵者的戰斗命令,督軍力戰,擊毀英軍戰艦3艘,使英軍死傷464人,英海軍司令賀布受重傷。相持數日,敵艦撤走。這次大沽口保衛戰,是自1840年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入侵以來中國軍隊抵抗外國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清廷對僧格林沁和有功將士大加獎賞。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也對此事給予充分關注與肯定。
   
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攻入天津,僧格林沁兵敗退駐通州。咸豐帝下令拔去僧格林沁三眼花翎,削去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鑲藍旗滿洲都統職。繼而再戰,又敗于張家港、八里橋,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圓明園被毀。主和派大臣埋怨僧格林沁觸怒了洋人。咸豐帝革去僧格林沁郡王爵仍留欽差大臣職。
   
咸豐十年(1860)九月,直隸、山東及河間府一帶捻軍四起。清廷恢復僧格林沁郡王爵,命其率一萬余清軍赴山東與捻軍作戰。咸豐十一年(1861)十二月二十四日,根據僧格林沁的奏請,其哲里木盟長職由達爾罕親王索特那木彭蘇克補授。同治元年(1862),賞還博多勒噶臺親王爵,不久詔世襲罔替。朝廷授權僧格林沁節制調遣直、魯、豫、鄂、皖五省兵馬。僧格林沁率蒙古騎兵和五省提供的兵力多次打敗捻軍,在鄂東霍山黑石流收降捻軍十幾萬人,并打散十幾萬人,清軍也損失慘重。同治四年(1865),捻軍整編,增強戰斗力,重創清兵。同年四月,僧格林沁率萬余清兵追擊捻軍賴文光、張崇禹部,在山東曹州菏澤縣高樓寨附近的吳家店陷入捻軍伏擊包圍圈,其所部騎兵全軍覆沒。四月二十四日,僧格林沁被斬首。
   
僧格林沁死后,謚曰,配饗太廟,并繪像紫光閣,其子伯彥訥謨祜襲親王爵,并賞博多勒噶臺王號。光緒年間,清廷在今地安門東大街路北為僧格林沁立專祠,名顯忠祠,春秋致祭。


欧美性爱视频网站,欧美性爱网,欧美性爱五月天,欧美性色欧美a在线播放